济宁任城区:城市文化社区建设激发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越河街道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推动文化社区建设与美德信用体系相结合,与文化“两创”建设相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居民生活、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高品质社区文化推动社区建设提质增效。

突出文化社区试点带动。街道在竹竿巷社区、兴隆社区探索打造城市文化社区建设样板社区,竹竿巷社区以运河文化、非遗文化为主线,兴隆社区以美德信用文化为主线。竹竿巷社区依托传统文化一条街、非遗课堂,组织文化名人常态化开展文化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结合太白小区改造提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于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小区功能,提升居住环境品质,让社区重焕活力。兴隆社区制定美德信用建设指标体系,围绕好榜样好故事、好活动好场景、好社区好家园,持续开展剪纸、钩织、太极、腰鼓、柔力球培训等活动,弘扬非遗文化,展现非遗魅力,延伸传统文化生命力,让美好生活跃然展现在新时代的画卷里。

拓展文化社区内涵。延伸竹竿巷社区、运河记忆街区文化“两创”示范点的作用空间,依托“运河夜校”打造年轻人的“少年宫”,开设书画、烘焙、茶艺、古典舞等多个类别的课程,让济宁青年在工作之余有了新去处。在竹竿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文化展厅持续开展“运河文化研学游”活动,丰富文创产品体验形式、加强活动互动性,依托运河文化市集、运河音乐会,持续开展文创盖章、行进式演艺等活动。兴隆社区依托美德信用建设体系,为居民提供非遗体验、文艺汇演、跳蚤市场、集体生日、鹊桥牵手、科普体验等10余项体验内容,营造美德向善的社区氛围。2024年,围绕传播运河文化、越河文化,开展各类文化演出活动300余次,运河音乐会60余次,研学游活动40余次,运河夜校400余课时。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围绕辖区居民文化生活需要,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组织30余支文化队伍,定期开展培训交流,切实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文化队伍、志愿者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持续完善运河文化“草根”人才库,将盛春风钢笔刻字、张步财竹编、马大兴糕点、孝全烧鸡等文化、非遗传承人纳入台账,常态化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商超、非遗进景区等活动,依托“非遗文化传承人”“非遗美食”,发挥“能人带”“带能人”就业创业作用,帮助辖区下岗职工、困难家庭增加收入,让非遗老手艺成为致富新产业,实现文化传承、就业创业双赢局面。目前,街道共有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20余处/项。2024年12月,马大兴糕点制作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山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