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沂水:“三风”拂面 吹开乡村文明幸福花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6月23日一大早,临沂市沂水县崔家峪镇上泉村新人陈燃的婚礼上,镇文艺演出队带着编排已久的舞蹈、三句半、快板等曲艺节目前来助兴。系在腰间的红绸缎随风飘扬,粉色的折扇在手腕转动间自由变换,华衣彩妆的志愿者们随乐起舞,为一对新人送去祝福,整个婚礼气氛既热闹又温馨。

“这是我第7次为喜事新办新人免费演出了,每当镇上有新人要结婚时,我们都会前来表演,乡亲们都非常认可这种祝福形式,比什么高价礼炮、豪华婚车、奢侈宴席强多了。”和新人们一样,上泉村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队长刘成爱也同样沉浸在喜事新办的喜悦中。

据悉,目前沂水县1040个村居全部成立喜事新办志愿服务队,在做好政策宣传、婚恋交友等基础上,新人举办婚礼时主动靠上提供现场布置、婚礼主持、文艺演出等服务。

喜事新办志愿服务队是沂水婚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除此之外,沂水县出台了《关于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喜事新办的指导意见》,明确彩礼、喜宴、婚车等婚事倡导性标准;在征得喜主同意的前提下,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包村干部、村两委等亲自为新人证婚、颁发荣誉证书;成立商家联盟,组织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房地产企业、家电家具卖场、婚纱摄影等商家,为喜事新办家庭提供优惠支持。

“在婚俗改革推进过程中,沂水县通过规范服务、示范引领、惠民利民等措施推进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目前沂水县采用新式婚礼形式比例90%以上,平均每户节省费用2万元左右。”沂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长平说。

随着婚俗改革的不断深化,除陋习、扬新风,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劲吹沂水大地,美德信用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成效相继体现。

夏风温热,而诸葛镇东河西村村民阮春香却凭借自己的劳动换来了“免费的清凉”。6月21日,在东河西村美德信用超市里,阮春香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兑换了两把蒲扇,“前段时间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我都主动报名参加村里的志愿活动,攒了不少积分,这蒲扇拿到手里我感觉很自豪。”阮春香说。

东河西村支部书记魏增中介绍道:“美德信用积分不仅能够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还能在美德信用书屋、美德信用理发店、美德信用饭店等场所通用,大家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整个乡村文明又和谐。”

作为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试点县,自2022年起,沂水县即确定了农村居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居3类评价对象,制定正面负面清单,设立6个等级,出台信贷优惠、荣誉激励、购物优惠等激励政策,把日常文明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指标。目前全县已有3.4万人次享受加油、购物、购药、景区门票折扣等优惠,激励村民自觉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风、家风、民风逐渐向善向好。

伴随着新时代对新农村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促进“三风”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沂水县将全民阅读列入全县七项行动之一,致力于以书香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提升村民文化素养,进一步助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长效培育。

“我站在吹糖人的小摊子旁,看他是怎么吹出糖人的。他先捏一点滑石粉,放在手心里,两手相对着搓一搓……”6月22日,高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镇非遗文化展厅举办了“读书+研学”活动。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与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共读《吹糖人》、《放风筝》等富有民俗韵味的绘本,边读边模拟,小朋友们神情专注,“陪读”的家长们也不自觉地跟着动起来。

“为践行全民阅读行动,我们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图书阅览室、非遗文化展厅等,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提升村民文化修养,传播非遗艺术、家风建设等文化知识,还能带动整个乡镇的文明氛围。”高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张德全说。

近年来,为打造更加浓厚的“三风”氛围,沂水县统筹资源,科学布局,在县城规划建设了50个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运营灵活的城市书房、公共图书角;在乡村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三年提升工程,目前已改造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农家书屋150个,组织200余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书香润童心”“老人听书”等阅读辅导活动,并通过开展读书节、读书周、背古诗晒步数免费游景区、美丽乡村马拉松、社区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激发群众阅读和健身热情,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婚俗改革、美德信用建设、全民阅读行动等工作为重要抓手,探索文明建设的新形式新方向,持续焕活乡风、家风、民风‘三风’建设新气象。”何长平说。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