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滕州:“深耕细作”绘出文明实践“新风景”

近年来,枣庄滕州市级索镇创新服务模式,深耕细作文明实践,敲响共振“文明鼓”、演好时代“文明戏”、谱好网格“文明曲”、唱好时代“文明歌”,绘出文明实践最美“风景”。

为提升文明实践的影响力,该镇按照“激活闲置资源、打通封闭资源、挖掘人文资源、共享区域资源、联动社会资源”的思路,着力在“高标建站、功能完善、品牌创建、全心服务”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全时服务“闭合圈”。目前,全镇建成了36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处、村级文明实践站50个、文明实践家庭站挂牌127户,每个村分别成立不少于3支志愿服务队,红马甲志愿者达到1.3万人,打造高标新时代美德健康主题广场52处,40家园区企业和10个滕州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50个村“攀亲、联姻”,实行“一对一”帮建,形成了后泉“儒风学堂”、潘楼“扇文化”、坝子崖“斗拱”文创、千佛阁“长者食堂”等特色品牌42个。

该镇坚持以“村庄景区化、文农旅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游、研学游、民宿等新兴业态,全力用乡村文化浸润美德信用建设,画出和美乡村最大“同心圆”。以创建“书画特色小镇”三年行动为契机,在辖区各村大力开展“‘写’字画、‘书’文明、‘送’五福、‘传’家训、‘歌’美德”活动,构筑了“家”文化、“站”文化、“街”文化、“人”文化并联“风景线”。

群众在哪里,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为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品牌,该镇按照“镇级破难题、网格办小事、服务赢满意”的工作思路,组织志愿者、网格员大力开展为“老”送幸福、为“小”重播育、为“困”解忧愁、为“需”帮服务、为“心”做健康、为“村”多奉献活动,潜移默化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形成了“户比文明人比善、和美乡村共创建”的新格局。今年1至4月份,全镇共开展“五为”服务活动826次,破解“急难愁盼”问题47个,举办“美德孝善大家谈”“移风易俗我来践、红白事情简单办”等讲座52次,受众达1.3万余人。

该镇按照“文明润心、品牌创新、孝善温馨”的思路,深挖本土资源,积极倡树时代文明,先后打造了北杨楼村“四知堂”、郝屯村孝善文化等亮点品牌,达到了“乡风文明、乡味浓浓、乡情恋人、乡貌亲和、乡愁记住”的效果。同时,着力擦亮西龙岗村“舞龙”文化、级索村“红色”文化、西杨楼村“红船”文化、郝屯村“孝善”文化新品牌。今年以来,全镇已有1132人荣登了“身边好人”大红榜,形成了“村村比发展、家家亮美德、人人竞文明”的新态势。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