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邹平:移风易俗“小切口”营造社会“大文明”

“以前村里有婚丧嫁娶的事情,大家都会比阔气、讲排场。这几年,村民们都知道有移风易俗这个事,没人好意思大操大办了,更没人敢比阔气,都怕被大家取笑。现在我们村办红白事压力小多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提起村里的新变化,邹平市焦桥镇前三村村民王大爷发出由衷的赞叹。

近年来,滨州邹平市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工作新路径,运用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培育优秀婚俗文化、巩固移风易俗治理成果等一系列措施,倡导村民破旧俗、树新风。用“小切口”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传入千家万户。

强化顶层设计 开展联合执法 让移风易俗“响”起来

“现在村里开会,经常带着大家学婚丧嫁娶方面的倡议书、红白事的办事标准,真是好多了,以前村里结婚乱闹新郎新娘的事没有了,也没有大操大办的了,听说民政、公安一直在打击恶俗婚闹这些事”。邹平市南关村小广场上几位大妈纳凉时兴致勃勃的谈论着村里近几年的变化。

邹平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关于打击恶俗婚闹的公告》,明确规定低俗、恶俗婚闹的各类行为。结合伤害对象列举不法侵犯的类型,迅速开展打击婚闹集中整治行动,处理数起婚闹事件,批评教育当事人并给予所在集体相应处分,同时在全市通报,起到极大的震摄效果,恶俗婚闹得到明显遏制。出台《邹平市新时代结婚礼堂建设工作方案》《邹平市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广“五提倡五反对”文明实践模式,建立红白理事会等制度规范等,从顶层设计上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婚礼深入人心。

依托村民自治 引导群众参与 让移风易俗“动”起来

“村里红白理事会人员都是一些威望高、能力强的,能领着大家办实事,我们村民也得积极参与到移风易俗这个事中,为了减轻大家办红白事的负担,从上到下是真下了功夫了,可得把这个事办好”,黄山街道东景村村民张阿姨满怀信心地说。

邹平市引导各村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教育、规劝、奖惩等措施,鼓励引导、依据村规民约采取约束性措施,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遏止陈规陋习。突出红白理事会作用,在858个行政村建立红白理事会,由村内威望较高且常年操办红白事人员组成。每年开展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不少于2次,就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全面系统培训,近3年来,组织县(市)级培训16场次,镇(街道)级培训96场次,共计培训3万余人次,实现所有村培训全覆盖。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基层群众组织作用,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教育规劝,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引导,运用好创建文明家庭、“文明积分”等奖励模式,引导简约文明办婚礼。

拓展宣传途径 强化价值认同 让移风易俗“热”起来

结合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组建“清风”志愿服务队开展移风易俗、喜事新办“四进”集中行动120余场次。广泛发动各级红白理事会开展专题宣讲2000余场次,4600余名党员代表、网格员包保到户,宣传带动。发挥文化传承和浸润作用,推出移风易俗原创吕剧小戏《老牛嫁女》、原创微电影《自己挖坑自己填》、原创动画宣传片《打击恶俗婚闹》等作品,移风易俗成果显著。今年,制作并推出《我和彩礼有个误会》原创戏曲微电影,并于5月20日举行首映仪式,作品均以“围绕一个点,带出一件事,覆盖一个面”的思路,从细节之处唤醒人民群众对不良风气、陈规陋习、恶俗婚闹等问题的反思,引领文明简约的移风易俗婚嫁新风。累计线上点击10万余次,线下观影2万余人次。将移风易俗知识植入婚前辅导、婚中协调、婚后修复婚姻家庭全链条辅导服务工作,持续开展“情深伉俪话家风”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培育、选树、宣传移风易俗典型。

建设新型阵地 创新实践载体 让移风易俗“新”起来

为将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邹平市积极建设场馆阵地,搭建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起邹平市婚俗文化展馆,依托老胖民俗博物馆,在长山镇设置“邹平市婚俗物件传承保护基地”,供群众近距离感受婚俗老物件的魅力。邹平市新时代婚俗文化实践基地于今年正式揭牌启用,基地涵盖婚姻登记巡回点、婚俗文化展厅、幸福大讲堂、室内室外颁证基地,形成一站式、综合性、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场所和“网红打卡地”,成为本地特色的移风易俗宣传和婚俗文化传播平台。此外,邹平市16个镇(街道)全部建成并推广新时代结婚礼堂,让真正践行移风易俗的新人,切实享受到来自政府的鼓励、帮扶和优惠,积极引领文明简约的婚嫁新风。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只要久久为功,必能绘就幸福邹平文明梦。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