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为老志愿服务

ce1689948a0f6a5304120abf2dfa52f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深化拓展,推动为老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合,既是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有效举措,也是传承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社会美德的价值功能,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抓手。


   为老文明志愿服务现状

  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助力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山东省打造了以为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代表的“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矩阵。

  广泛开展为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聚焦高龄、失能、独居、空巢等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困境,山东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依托专业志愿资源,积极发挥各级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广泛开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乐、助学、助急、助怡养、助防诈和常态陪伴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忧、解烦、解闷、解难,打造了“十助常陪四解”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为老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发展的困境。为更好开展新时代新思想的宣传普及教育,很多地方通过动员与整合行政机关、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志愿力量,为社区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开展新时代理论宣讲。这种形式的理论宣讲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专业性,但往往难以引起老年群体共鸣。政府部门之间的志愿服务资源有效协同不足。民政部、共青团、妇联、卫生健康等政府和群团部门,虽然注重系统内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并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爱老助老志愿服务,但跨部门合作和协同有待增强。社区为老志愿服务资源整合不足。囿于能力、资源、平台和场地,一些为老志愿者呈现高意愿、低参与的状态,服务开展普遍存在活动化、同质化和碎片化问题。


   推进为老志愿服务路径

  推进为老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发展路径。一是强化传统敬老孝老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机融合。开展为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推动为老服务递送与文明倡导的有机融合。通过早晚问候、电话视频、进门入户、集中服务、结对帮扶、接力陪伴等服务形式,帮助老年人解决用餐、洗浴、外出、就医等日常生活难题,满足老年人情感慰藉、文体健身等需求,让老年人能够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温情,在全社会营造出爱老孝老的社会氛围;推动尊老敬老传统美德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合,将思想宣传与日常生活习俗联系起来,通过讲故事、快板、小品、歌舞、金句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新时代新思想的感染力;发挥老年志愿者优势资源,强化思想引领与行为示范作用。积极组织老年志愿者走进学校、社区、乡村、单位,以身边人、身边事的形式,开展政策理论、革命传统、家风家训等宣传宣讲,充分发挥老有所为的正能量;依托新媒体阵地,对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进行深层次、立体化宣传,吸引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知晓、支持和参与助老活动。

  二是注重条块整合和社会整合协同推进。推动为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需建立整体化回应、协同共治机制,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互动格局。一方面,加强条块整合,发挥职能部门资源整合的联动作用。省、市、县三级文明办要加强整体安排、系统布局,统筹卫生健康、民政、教育、科技、文体、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各部门,建立健全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团队,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下,构建“条块联动、条抓块保”服务格局;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团队的专业和资源优势,重点针对高龄、失能、独居、空巢等老年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特色为老志愿服务模块。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力量整合,广泛凝聚志愿者队伍开展为老志愿服务。通过党建引领、政策倡导、政府购买、项目引导、平台搭建、表彰激励等措施,动员引导慈善组织、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机构等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文化文艺、医疗健康、心理咨询、科学普及、法律援助、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各类为老志愿服务。

  三是增进全环境氛围营造和全链条支持体系有机结合。系统推动为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既要全面营造浓厚志愿服务氛围,激发社会参与活力,还要全面优化志愿服务支持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一方面,营造全环境为老志愿服务氛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聚合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自发性团队等各方力量,积极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促进居民互助网络建构;用好“排头兵”,积极发挥社区乡贤、社区能人、身边好人、星级志愿者、“五老”等骨干力量的社会动员作用,灵活运用“菜单式”志愿服务、“大手拉小手”家庭志愿服务、“社工+志愿者”两工联动服务、时间银行等形式,营造全民参与、敬老爱亲氛围;筑牢枢纽站,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工站、青年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平台阵地,集聚各级各类为老志愿服务资源力量,常态化开展助老活动。另一方面,构建全链条支持为老志愿服务体系。完善为老志愿服务资源保障、培训、激励、评估等工作生态与机制,系统回应为老志愿服务的社会难题和社会关切;建立外部社会组织、工青妇等群团支持性网络,发挥行政机关党员干部、高校、企事业单位等下沉力量陪伴、培力和协力的角色功能,为社区为老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培训、孵化、咨询、督导等支持服务,赋能基层社区为老志愿服务。

  四是加强为老志愿服务专业化和常态化服务的统筹开展。推动为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是要为老年人提供较为全面的志愿服务,既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心理、科普等专业化服务,更需要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小事、急事、难事,就近就便、弹性灵活地开展常态化服务。一方面,开展专业化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了解老年人在医疗、文化、法律、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共性需求,建立为老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在此基础上,协调整合医疗卫生、养老、康复和托养等各类服务资源,医生、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专业力量下沉社区,实现下沉资源与反馈需求精准对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高质量的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另一方面,开展常态化服务。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需求,通过“党建+志愿”“互助+志愿”“亲邻+志愿”“市场+志愿”“线上+线下”“项目化+微公益”等多种形式,在社区打造一批及时响应、持续活跃的为老志愿服务队伍和项目,不断细化服务标准和实施细则,完善项目运行长效机制,提高服务的精准化、规范化水平,增进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作者:齐从鹏)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