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长清:孝养礼葬,沙河辛村38年形成良好村风

近日,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沙河辛村80岁的刘老汉去世,他有3个儿子、两个女儿、亲戚朋友30多家,丧事办完之后,生活费、招待费才花了502元钱。为何花费这么少?沙河辛村党组织书记庄鹏道出了实情。

多年以前,沙河辛村村办企业比较多,村民鼓起了腰包,红白喜事成为各家炫耀家底的机会。老人过世后摆上几天流水席、花几万元修个豪华坟墓、出殡一路鞭炮烟花,这样大操大办的丧事在沙河辛村常常能见到。1986年,沙河辛村把丧事简办写进了《村规民约》并规定:不扎哀门,不缝孝帽子,不雇吹鼓手,不送丧,丧事人员一碗大锅菜,治丧委员会主持召开追悼会。这项规定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38年来,在沙河辛村,节俭的白事同样风光。

谈起村民丧事怎么办,村党总支副书记刘国勇介绍,村里统一置办了篷布(用在丧主院内遮挡太阳、雨)、哀乐音箱、碗、桌凳等所需用品,丧主使用只拿10元钱的保管、折旧费,治丧委员会的人员一律不在丧主家中吃饭。这样整个丧事所花的就是出殡这天的来宾、丧事人员的费用,一般花费在500元左右。在沙河辛村,节俭办丧事已然成为“新风俗”。

38年来,沙河辛村每一例丧事能节省费用5000多元,形成了厚养薄葬的社会新风尚。

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孝养礼葬,形成良好村风。“过去是比谁家丧事办得大,坟垒得高,现在是比谁家孝顺老人、家庭幸福。”村里的老村干部张传印说。

扫描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